学科建设
行业重点实验室

一、重点实验室概况

本重点实验室于1998年成立,下设办公室、汽车性能实验室、交通安全实验室、车辆检测实验室,原名为“人-车-环系统安全交通部重点实室”,2006年12月经交通运输部批准更名“汽车运输安全保障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现有工作人员32人,其中固定人员20人,流动人员12人。

二、研究方向

汽车运输安全保障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以长安大学为依托,积极响应建设畅通、高效、安全、绿色交通运输的指导思想,结合交通行业发展战略规划,针对道路运输安全保障、汽车清洁能源面临的重大技术问题,确定四个主要研究方向:

1)营运车辆安全与检测技术;

2)营运车辆驾驶人驾驶行为监测与能力提升技术;

3)汽车运输过程安全机制设计理论与技术;

4)物联网环境下车辆安全运行信息融合技术。

三、研究队伍

实验室围绕主攻方向已形成四支结构合理,以学术带头人为领军人物,以中青年骨干为支撑的稳定的研究梯队。研究队伍中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全国道路交通事故预防部际联席会议”专家组成员2人,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1人,交通运输部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1人,“交通部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4人;具有正高职称的研究人员20人,副高职称1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17人。借助实验室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先进的研究平台,面向行业需求,为交通运输行业培养博士、硕士及本科各层次的技术人才。

四、研究条件

汽车运输安全保障技术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在交通运输部的大力支持下,依托“交通运输工程”国家级重点学科和“211”工程建设,先后投入了5000余万元,已建有汽车综合性能试验场、大型3维公路运营安全性虚拟现实试验系统、驾驶行为及交通环境综合测试车、汽车排放污染物综合测试系统、汽车电控系统试验平台、汽车ABS室内实验系统、客车车身结构安全电测试验系统、电动汽车控制系统试验台、汽车传动系综合试验系统、汽车悬架振动实验台、汽车可靠性检测试验系统、驾驶员心理生理试验系统、发动机喷雾和燃烧分析系统等大型场地试验设施和室内试验平台,实验室总建筑面积达3290平方米,使实验室研究条件处于国内乃至国际同行的先进水平,为公路运输装备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与人才培养提供了保障。

五、重要成果

自1999年通过交通运输部首批重点实验室认定以来,实验室积极开展公路运输安全保障和交通清洁能源领域的科学研究和重大技术攻关,先后承担国家级科技项目30余项和多项省部级科技项目,科研经费近亿元。解决了人、车、路系统安全领域中的许多关键技术问题,研究成果丰硕,为政府决策、国家和地区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在交通科技创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后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实验室注重成果推广与学术交流,在国内外相关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研究论文500余篇,其中被三大检索系统收录的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30余部,获得授权的国家专利60余项。

实验室在汽车综合性能检测关键技术、道路交通事故分析模拟理论与方法、高速激光道路检测、职业驾驶员适宜性检测、车用低碳能源应用技术、车身结构安全、公路安全检测技术、驾驶行为研究以及道路危险品运输安全保障技术等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研究方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六、重点实验室人员:

主任:郭应时

七、办公地点及联系电话:

办公地点:汽车学院办公大楼

联系电话:029-82334475、029-82334464